1644年清军入关,民间“反清复明”起义层出不穷,各省各地的秘密帮会更是五花八门。然而就在清王朝腐朽不堪时赢赢顺配资,第一个跳出来猛踹一脚的,唯有四川袍哥。
袍哥会,又称“哥老会”,前身是雍正年间打家劫舍的啯噜会。太平天国爆发后,啯噜会吸收白莲教、天地会等帮派教义,成立了“哥老会”,尊郑成功为祖师爷。到了同治、道光年间,哥老会又统称“袍哥”。
(中国最后一位袍哥)
辛亥革命前,清政府贪污腐化,豪强劣绅逼巧取豪夺,大量失地农民为求自保而加入帮会。袍哥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雄霸西南的第一大帮会。
袍哥内部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纪律,品行不端赢赢顺配资,不孝敬父母,不守纲常伦理的之人坚决不准入帮。限于帮会自身局限性,打家劫舍的却不包含在内。
革命党在四川发动保路运动时,袍哥们纷纷揭竿而起。没几天后武昌起义爆发了,四川的保路运动顺势成了革命的一部分,而袍哥起义在前,自然是头功一件。
展开剩余68%革命以后,皇帝没了,王法自然也就不存在了。袍哥从地下走到地上,袍哥的规矩就变成了社会的法则。于是乎,那些原本看不起袍哥的乡绅们,也积极加入袍哥。
乡绅们不需要,也不可能靠刀枪混饭吃,掏钱就成了他们获得袍哥身份的最好方式。这类人又被称为“清水袍哥”,区别于原先职业的“浑水袍哥”。
袁世凯为恢复政府的控制力,刻意打压袍哥,但收效甚微。袍哥反而因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赢赢顺配资,在倒袁运动中进一步做大。四川所有军阀都成了袍哥的兄弟,所有民团都掌握在袍哥手上。
抗战爆发后,四川军阀同仇敌忾。袍哥大佬范绍增,范哈儿的原形,洒尽家财,利用袍哥、旧部种种关系,十天内召集了6个团的兵力,奔赴抗日前线。
(范绍增)
出川前,范绍增对这些曾经是土匪、双枪兵的袍哥兄弟不放心,特地做了一场走心的动员会:
过去我们在四川打内战,都是害老百姓,这回弟兄们随我去打日本鬼子,打的是国仗,你们要好好干,要人人当英雄,不准当狗熊。老子就是倾家荡产,拼命也要同你们一起把日本的龟儿子赶跑。
范绍增认为新四军的“三大主意,八项纪律”对提高战斗力有很大作用,于是也给川军定下了“四大纪律,十二项规定”,彻底与之前的土匪部队决裂。
1940年8月,范部在太湖沿线击溃日军一个联队,毙伤日军数百人。战士们作战勇猛,对驻地百姓秋毫无犯,臂章上又有“英挺”二字,乡情们都以为他们是新四军,主动承担起救治伤员、缝补衣物等工作。
看到乡情们的热情,许多战士都激动地落泪:
这辈子当兵打仗,从没有遇上老百姓这样关爱我们,我们打国仗就算死了也值了。
据范绍增回忆,民国时期,四川70%的男性都有袍哥身份。到了这种程度清水袍哥自然也就洗白了,浑水袍哥也大都被收编、招安。
袍哥虽然没了赢赢顺配资,但“讲豪侠、重义气、解放推食、急人之急”的袍哥文化却一直在影响着四川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