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宝尚配资
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,地处黄河上游、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,多山沟、塬和川,独特的地理环境,孕育着此地人耐勤苦的特点,也有助于形成其浓厚的宗教氛围。这里是汉藏贸易的要道,唐代以后又是汉、回、蒙、藏等民族交流融合的地方。
晚清以来,临夏(河州)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, 然而,经济落后和文化教育水平低的情况却也曾长期存在。
梅贻宝(1900—1997),天津人,执教燕京大学20余年。
1939年,燕京大学梅贻宝教授等人从兰州骑骡前往临夏,200里崎岖山路,作者对沿途旅途的艰辛,民生的困苦,回族的装扮,有关蒙古回回的疑问,临夏风俗等内容夹叙夹议,让人受益匪浅!他们完成了在临夏推行教师培训班的光荣使命,因为其阐述教育对临夏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意义,得到了当局及士绅的大力支持!
展开剩余91%正文
甘肃科学教育馆,1939年创立的一个致力于科学教育与推广的专门机构。
甘肃科学教育馆决定利用寒假,与渝中、临夏两县县政府分别合办两县的小学教师讲习会。……临夏因距离较远,未得照(榆中)样的先期去接洽。朋友们又说该县情形特殊,关系复杂,而计划的教师讲习会未见得能如愿办通,所以有我自己跑一趟的必要。这就是此番前往临夏的动机与任务。
临夏县汉称凤林驿,唐称枹罕郡,明称河州卫。民国以来,先改名曰导河县,现名临夏县。临夏的名称故为时尚短,多有不知道的,但是提起甘肃河州来,略有地理常识的中国人,都可以说是久仰大名了。虽然它不过是全国2000余县之中的一个县,但是这一县确有与众不同之处,它已产生了一位国府委员,五位省政府主席,五位军长,至于师长旅长、省府委员、厅长等,不易算清,只可说是不计其数了。而且这还是截至现在的统计,据往推来,这个趋势恐怕还是方兴未艾的哩。
河州解围图,清末
提到河州,人们亦必然想到它是一个显著的回民区,它是若干年来回汉接冲的中心点。河州对于外人有一种夹杂着诱惑与恐怖的神秘性。这是我启程前的了解与心理背景,恐怕亦可以代表一般人对于河州的印象。
河州既然是这样的别致,富于个性,并且需要认识,而它的交通又偏偏是那样的不便,要想与它接触,诸多困难,所以我就不揣冒昧,不避挂漏与讹误,把此行所得的经验与认识,拉杂写出,以就正于临夏父老以及对于临夏有正确认识的一般人士。
1月16日出发赴临夏,雇的驮夫,说好天亮就来,因为急着要赶路,早点4时就起床收拾行李。但是应许我们天亮就来了的驮夫,直到8点钟才露面,我等候的时候,反倒修改了一篇多日想改而不得空办的讲演稿子。……不知如此迟缓的行动,在西北是习惯,还是例外?
一行4个驮子,4个乘客,2个驮夫。4个牲口还都好,我骑的头骡尤甚健壮,周身挂满了些红缨穗、铜铃铛,走起来亦有声有色。一个驮子驮上100多斤的行李,还能加上一个人,虽然速率每小时只能走8里路,亦得算化重而致远了。兰州至临夏200里路,山川崎岖,不但汽车无法通过,即便是大车(指马车等)亦难行走,所以驮子是尤其可贵了。
入冬以来闲居兰(州城)垣,困守案牍,一旦离弃都市,涉身田野,不觉胸襟为之开展。大自然的空气与日光,洗净了通身的尘俗,还我天真。因忆及英国诗人波普pope之句:“市区由人筑,郊野乃天工。”兰州到临夏大致是向西南行,走出城关后骑上驮子,摇摇撼撼,另有别味。摇得是那样单调,催人入睡,而座位又是那样的无遮拦,睡了就有跌滚下来的危险,竟成一个自身矛盾情势。
行30里到蒋家湾打尖。坐在太阳下吃些锅盔、牛肉,加一碗滚热的面片汤,行人之愿(望)足矣。数月无点滴雨雪,路上尘土难堪。洗脸的手巾,放在中午的太阳下,不一刻竟结了冰,似乎有意地提醒我们,不要忘记了这乃是严冬三九天气。
打尖后走的全是山路,紧迫慢坡接连地爬上尖山。一段奇度的坡路,人爬骡子亦爬,好容易陡坡尽头,路平坦了些,人因为累了,骑上骡子休息着走,骡子亦是又喘又出汗,反加上100多斤的负担,更加费力地挣扎着走。想来颇为不平,一面感觉有提倡“善遇牲畜会”的必要,一面又想到亡国民众的生活类同牛马之可怕。
骑骡山间行,民国
这段路多半在山腰里走,有时路宽到一丈左右,说亦奇怪,骡子无论宽路窄路,一定要紧靠外面走,底下便是若干丈的削壁(陡峭的山崖)。在骑骡子上的人的立场上想,只怕骡子失足发生危险,而幻想到骡子的立场上,又恨此无火性的牲畜,这样的虐待既然无法解除,何不就此了结残生与压迫者同归于尽!到河州后,听说数日前确有驮子驮客再此出事丧命,听来到有些后怕。
何家山乃是尖山顶上的站头,由蒋家湾走来30里,天色已黑,即宿于此,一日共行60里。店东把已经躺在炕上的吸食鸦片的客人让开后,随即吵嚷着做“饭”,而做出的“饭”仍只是一碗浆水面片。浆水一物,在兰州就有,河州尤为普遍。乃是用菜蔬泡烂发酵而成的汁子,味道有些酸,初吃颇不习惯,据说还有些滋补的作用。
夜间脸盆里、水壶里的水通通结了冰。五更醒来,只听见李、张抱怨炕太热了,并漫谈到某家因炕热燃着了被褥,因而起了火,某家炕热竟把婴孩烤死等等热炕奇闻。
甘肃东乡县唐汪川,1933年
17日起身甚早,走了五六里路,天才破晓。满天星斗,加以月移的残月,令人寻味“披星戴月”的妙语。尖山是最高处之何家山约有2690公尺,与六盘山相伯仲。由何家山前进为下坡路,20里过墁坪,再20里到洮河东岸,过河即为唐汪川。何家山、墁坪均属洮沙县(
1950年并入临洮县)
,唐汪川则入临夏县界。友人曾提及唐汪川一带有讲蒙语的回民。我在摆渡中即遇一面貌骨骼酷似蒙人之老汉,但询之坚不承认。唐汪川饭铺全为回回所开,吾等所带的食粮虽然是由兰州清真店购买的,亦受怀疑,必须铺垫纸张才许放置桌上。
软儿冻梨
饭罢试啜“软儿”(甘肃梨一种,秋收后贮藏数月,严冬售卖,色黑状亦不清洁)两枚,清凉甘洌,平素对之望而生厌的态度骤然为之一变。后来在临夏城内得悉“软儿”首推唐汪,追悔当时吃得太少了。由唐汪川前进是河州东乡。登牛心山,山高约2400公尺,洮河西岸的山形,多怪异之处,登高一望,尤觉奇妙。甘肃的树木,似乎各县都比兰州要多些。离开兰州后一路虽未见森林,但树木多少总有些,比兰州周围的完全童山(
不生草木的山)
,已有不同了。
唐汪川前行20里到大湾头,又20里到秤钩湾,天色已晚,宿于此,本日共行80里。所住的店家,虽是回回,但是与其家人谈话呼唤,满口蒙语。入睡时仍以不能解决蒙语回民之谜为憾。
在很明亮的太阳光下,远远地看见对面来了一个驮子,上面乘一女客,头戴洁白的帽子,以为一定是天主堂的“姑姑”,走近了才看出是一老年回妇,这才感觉我们已是涉身回民区域了。之后听说回教妇女都要以风帽遮发,青年戴绿色、中年戴黑色、老年戴白色。回民妇女的衣服,用红绿等鲜艳颜色比较多。在这一片土黄的西北背景里,看来颇觉悦目。
河州木桥,1932年
由锁南坝前行20里到了山头,大夏河迂回的河身线条,在日光反射中,蜿蜒璀璨如银蛇。下山后过中山桥,又10里经大教场,由东门进临夏城,时已经下午3点钟余。临夏人事郊外迎候甚久……
到了临夏当然要拜会地方人士,及党政军学各机关负责当局,深蒙优遇。商谈甚洽,对于举办寒假小学教师讲习会的事,一致赞同,立即拟定章程,推举职员,进行一切。一路上心中挂虑的任务,竟能如此顺利地完成。全县各机关又在县府中山堂召开欢迎大会,席间吾人(即我)致词,以“精诚团结”为题。其大意略谓:
(一)数百年来回汉在西北的斗争,一部由于满清政策之运用,一部由于人民缺乏知识而易受蛊煽惑。现在满清虽倒,日敌犹在鼓荡分化我中华民族之思潮。西北教育必须普及,才能打造精诚团结之基础。
(二)目前河州地位特殊之印象,一部分由于好事者故意渲染,以增加地方与中央之距离,而谋求奔走自重之机会。一部分由于无知民众以为河州宗教、政治,不无特殊之点,而以特殊自居,借以逃避普通人民应尽之义务。欲走上精诚团结之途径,必须将河州真相尽力向社会宣传,而使好事者无所假借。同时亦应先完全消除地方民众居奇立异的倾向,从而达到全国一致的理想。
(三)河州人杰地灵,前途不可限量。但以前的英雄多为变乱频仍的时势所造,此后诸事上了轨道,人才的产生,势必须由教育中求之。
(四)河州人口财富都在临洮以上,而教育的质和量远不如之,此尤望河州父老长三思者也。
当时诚挚为词,惟恐有开罪地方人士之处,未料会后颇蒙赞誉,而回民领袖不特赞许,竟有表示同样意见者。吾人对于西北回汉问题,为抱乐观。
回族老中幼合影,1936年
河州当局中,我们曾拜访第五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马眉山(为良)先生,其另侄保安副司令、当地驻军团长、县长、县党部书记长、教育局长等。马团长癿藏人,是马勳臣先生同旅的晚辈,青年有为,治军勤奋,对于回汉关系亦多卓见,堪称回民领袖中后起之秀。
马专员年高德勋,有长者风范,专员等系定(旧河州东乡)金龙池人民,生逢回汉变乱,盗匪遍地,出任巨艰,东征西讨,既得地方之信任,亦为当局所倚重。伊一生之功业,亦即数十年来河州地方之治乱史也。马先生言谈中颇以回民教育落后为河州病源之一,又表示盼望能早日摆脱军政职务,以尽其回教徒应尽之朝圣责任。
并由伊叔侄谈话中领略蒙语回民之梗概:
元朝蒙古皇族有一支皈依了回教,因被放逐,一直流亡到地瘠人稀的河州东乡,方才住定。这个团体当然是种族是蒙族,语言是蒙语,而宗教是回教,初来时人数有限,经过五六百年的繁衍,现在约近10万。河州的东乡如临夏、宁定、和政以及临洮都有蒙语回民的踪迹,这一带的地名,亦多有用蒙音的。蒙古文字以(至于)竟完全丢净了,蒙语则势力仍旧很强,其中有许多人蒙语以外不谙其他,妇女尤甚。
马专员颇病其族人不谙国语,而设法鼓励儿童学习之。研究蒙语的学者,如能来此作一普通蒙语与此地蒙语的比较研究,想能发现若干有价值的材料也。
穆斯林男子,1932年
河州有些老前辈:徐钦岳(绍烈)老先生、喇秀珊(世俊)、张质生等,均闻名一时。各位先生都认为小学教师讲习会为当务之急,并承允以任讲习会董事。
《新西北》1939年,有删减
本文由“瀚海淘沙”独家整理
整理不易,点个赞呗
相关精选:
民国临夏见闻:恬淡的生活、淳厚的民情、中国的麦加宝尚配资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